中小学教学 | 试题课件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好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小升初 初中学习 高中学习 教学计划 班主任 教学反思 作文大全 幼儿教育 试题下载 免费课件 全册教案 说课稿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音乐 美术 体育 科学 中考 高考 家长 班会 语句 评语 板报 名著 文言文 诗词 字典 成语 早教 教育 幼教 资格 范文

热门搜索: 教师考试 教案 教学总结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歇后语

当前位置:教学无忧网教学文章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

12-08 20:22:55 | www.jiaoxue51.com |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 人气:512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是关于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方面的资料,http://www.jiaoxue51.com。

悦来中心小学四年级数学组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4-5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引入主题图:老师准备为参加学校排球操比赛的五位同学去购买衣服。 
看看买什么衣服好看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问你打算怎样算? 
  生口答师板书: 
  (65+45)×5 65×5+45×5 
请学生分别说清两道算式的含义。 
2.师问猜想一下,这两道算式的结果会怎样? 
要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应该用什么方法? 
生计算,个别板演。 
证明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 
中间应用“=”接连。 
3.生读算式(65+45)×5=65×5+45×5 
  师问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桌说一说,并汇报。 
4.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出示:(2+10)×6=2×6+10×6 
   (5+6)×3=5×3+6×3 
师问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 
5.小组讨论:这三组等式左边有什么特点? 
右边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 
6.师问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生独立写一写,个别板书。 
7.师问你能想出一道等式,可以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生写一写,个别板演。 
8.揭题:乘法分配律 
(a+b)×c=a×c+b×c 
9.师总结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去乘这一个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42+35)×2=42×口+35×口 
  27×12+43×12=(27+口)×口 
  15×26+15×14=口○(口○口) 
  72×(30+6)=口○口○口○口 
强调:乘法分配律,可以正着用,也可以反着用。 
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15×39+45×39 (15+45)×39 
74×(20+1) 74×20+74 
40×50+50×90 40×(50+90) 
3.算一算,比一比,每组中哪一道题的计算比较简便。 
  (1) 64×8+36×8 25×17+25×3 
  (64+36)×8 25×(17+3) 
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5.你能根据下图列出两

道综合算式吗? 

上面的两道算式能组成一个等式吗? 
四、全课小结 
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26页。 

反思: 
  在整个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把知识规律展示给学生,而是适时地给出一组问题: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这些算式中真的隐含着规律,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好吗?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能再举些例子进行验证吗?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与同伴进行交流,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从数学学科的特点看,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思维的结果。学习这些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把前人的思维结果转化为自己的思维结果。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所曾经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65+35)×12=65×12+35×12这个等式,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然后照样子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引导学生再观察,让学生说明自己发现的规律、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这个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一个知识形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
希望《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学文章 | 试题课件下载 | 范文中心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语录 | 网站地图 | 热门专题
Copyright (C) jiao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学美术课件,ppt课件免费下载,主题班会课件,说课课件,课件素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