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 | 试题课件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好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小升初 初中学习 高中学习 教学计划 班主任 教学反思 作文大全 幼儿教育 试题下载 免费课件 全册教案 说课稿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音乐 美术 体育 科学 中考 高考 家长 班会 语句 评语 板报 名著 文言文 诗词 字典 成语 早教 教育 幼教 资格 范文

热门搜索: 教师考试 教案 教学总结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歇后语

当前位置:教学无忧网教学文章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

12-08 20:27:01 | www.jiaoxue51.com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人气:305

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是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http://www.jiaoxue51.com。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才能真正落实这一新理念,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门话题。笔者通过尝试实践“毫米、分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沉淀了一些感悟和思考,现介绍如下,以期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第一次实践]
  
  一、复习引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与1厘米各有多长。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分米
  1.出示一根长10厘米的小棒,请学生估计它有几厘米长。
  2.到底是几厘米长呢?我们来动手测量一下。(学生测量验证)
  3.告诉学生10厘米长就是1分米,用字母表示为10cm=1dn。
  4.口答:4分米=( )厘米,80cm=( )dm,100厘米=( )分米。
  5.质疑: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 )分米?(得出1米=10分米)
  6.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二)认识毫米
  1.教师出示一枝铅笔,通过尺子测量发现,铅笔不是整厘米长,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它的长度。设疑:不是整厘米数怎么办呢?
  2.引导学生思考: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我们规定,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可以用字母写成“1mm”。
  3.画线。
  (三)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1.通过在尺子上找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和用手势表示1米有多长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分别说说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树高约10( ),小明身高约136( ),课桌高12( ),数学书厚约6( )。
  2.完成书本41页的第一题(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后反思]
  
  笔者强烈地感觉到:整堂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大部分学生在练习时都不能独立、正确地完成,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和知识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前预设没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根据教材的教学进度,学生在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之前已经有了一些相关的认识基础,但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没有正视这一认知起点,造成学生缺乏兴趣和被动学习的局面。如果教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许课堂上就会出现智慧交锋、思维碰撞的生动场面,就有可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缺乏挑战性和开放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在遇到问题时,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题境,能使教师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地发挥。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显得简单而又封闭。比如课始的估测:“请小朋友们估计一下这根小棒大约有几厘米长?”“到底是几厘米长呢?”表面上看,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比较富有挑战性,但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1)为什么教师的问题要限定是“几厘米”长?原因是教师不敢开放,也不想开放,生怕一开放学生出现的答案会与教学预设不符而难以把握。(2)学生真的是在估测吗?其实前两位学生是很认真地进行了估测,但后面的一些学生是在瞎猜,最后竟然有学生“估计”是80厘米、100厘米长。(3)学生真的在探究吗?教师说“我们来动手测量一下”,学生便开始奉命操作,虽然有部分学生确实是在动手测量,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此并无兴趣,只想趁机好好地“乐”上一回。
  3.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缺乏典型性和操作性。
  虽然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没有活动和体验,很难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典型的、可操作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建立起较为准确的长度观念。如上述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给学生提供了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抽象的练习题设计了许多,但实践表明:它无法实现典型性的、可操作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建立准确长度观念的有效作用。
  
  [第二次实践]
  
  一、谈话引入(同上)
  
  二、学习新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www.jiaoxue51.com ?
  生: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
  (一)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们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先在尺子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3)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向全班汇报交流。
  (4)师: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师:现在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学生第二次操作)
  (5)师: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
  (6)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举例)
  教师提供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每位学生测量其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7)师:谁能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学生表示)你有什么感受?
  生:1毫米太短了,两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评析: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关于毫米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1毫米有多长”,并呈现学生的不同意见以引起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从而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加深了学生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通过两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列举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动手测量借记卡的厚度以及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有助于其空间观念的发展。]
  2.理解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1)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1] [2]  下一页


希望教师的“教”要关注学生的“学”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学文章 | 试题课件下载 | 范文中心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语录 | 网站地图 | 热门专题
Copyright (C) jiao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学美术课件,ppt课件免费下载,主题班会课件,说课课件,课件素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