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 | 试题课件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好句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小升初 初中学习 高中学习 教学计划 班主任 教学反思 作文大全 幼儿教育 试题下载 免费课件 全册教案 说课稿
语文 数学 英语 思想品德 音乐 美术 体育 科学 中考 高考 家长 班会 语句 评语 板报 名著 文言文 诗词 字典 成语 早教 教育 幼教 资格 范文

热门搜索: 教师考试 教案 教学总结 高考语文 高考数学 歇后语

当前位置:教学无忧网教学文章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在对比中思考(计算教学)

在对比中思考(计算教学)

12-08 20:27:01 | www.jiaoxue51.com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 人气:475

在对比中思考(计算教学)是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反思,方面的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反思方面的资料,http://www.jiaoxue51.com。

  计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有乐趣。新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的活力在不断提升。前不久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A教师的设计]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胖胖、乐乐到超市去买东西,你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面包每个3元。
  生2:饼干每包4元。
  生3:饮料每瓶6元……(一口气把图上物品的价格全部读完)
  师:你真厉害,全都说出来了。那胖胖要买什么呢?(生说师出示:4个面包与1瓶饮料)
  二、探究加乘混合运算
  师:他应付多少钱呢?
  (生独立列式,然后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3×4=12(元),12+6=18(元)。
  指名说算式的意思:“3×4=12(元)表示什么意思?这里又有个12表示什么呢?6、18呢?”得出关系式:4个面包的价格+1瓶饮料的价格=应付的元数。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来算?
  生:3×4+6=18(元)。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列式?
  学生陆续回答,就是没有出现教师要的6+3×4。
  师:这样列式可不可以呢?(师边说边板书:6+3×4)
  学生看后一致说:可以。
  师:今天要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脱式计算”。3×4+6先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
  师:为什么先算乘法?
  生:4个面包的钱不知道,应先算乘法……
  [反思]很显然,此教师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回答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整个教学过程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但笔者认为A教师在教、用结构的过程中,采用了同样的方式,由好学生或教师自己“替代”给出标准答案,教师并没有从实质上提供给学生感受、探究的实践机会,而是采取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呈现完整的表述,这是典型的“教师带着学生小步走,学生慢慢按照教师的思维走”。结果是,课堂教学围绕着预设教案来操作完成。
  [B教师的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只要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看事情,许多事情就会变得十分有意思。我们的好朋友胖胖、乐乐在买东西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究加乘混合运算
  1.观察获取信息
  师:这就是他们购物的超市的一角,你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面包每个3元。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生:一个面包3元钱。
  师:这就是面包的单价,面包的单价是3元。你还知道谁的单价?
  (生可能只会说出一种物品的单价)
  师:还知道了哪些物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指名说)
  2.合作得到综合算式
  (1)独立列式
  “胖胖想买什么吃呢?”(生说师板书:4个面包,1瓶饮料)
  “他应付多少元?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生独立计算,师板书不同的算式)
  生1:3×4=12(元),12+6=18(元)。
  生2:3×4=12(元),1×6=6(元),12+6=18(元)。
  生3:3×4+6=18(元)。
  (2)集体交流
  ①交流分步
  师:3×4=12(元)表示什么意思?这里又有个12表示什么呢?6、18呢?
  师:生2的算式与生1比,有什么不同呢?1×6=6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这是1瓶饮料的价格。
  师:1瓶饮料的价格几元,题目已经直接告诉我们了,所以这一步可省略不写,就与生1的列法一样了。
  师板书:3×4=12(元),6+12=18(元)。
  师: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生:这样也是正确的,也是把4个面包的价格与1瓶饮料的价格加起来,意思是一样的。
  师:不管怎样列式,都得先求出什么呢?(生说师板书:把条件改成其数量关系式——4个面包的价格+1瓶饮料的价格=应付的元数)

  www.jiaoxue51.com


  ②交流综合式
  师先统计列综合式的情况,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1:3×4还是4个面包的钱数,6还是1瓶饮料的钱数。
  生2:只是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师:把哪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是怎么合的?(指出12可用3×4代替,就得到了3×4+6)
  师:把3×4=12(元),6+12=18(元)也合成一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怎样合呢?
  (学生尝试合并,交流得出综合式6+3×4)
  3.比较并揭题
  师:请观察这两个综合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数字一样。
  生2:都有乘法、加法。(板书:有加法又有乘法)
  师:也就是把乘、加混合在一个式子里,这样的算式就是混合运算。(出示课题)
  4.递等式格式教学
  ……
  [反思]B教师与A教师一样,同样采用“情境教学法”,但B教师的课,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两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现场第一手资料,但B教师利用的材料更丰富,这与B教师更关注、解读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不开。在分析分步计算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其综合式,不仅让学生明白怎样把分步合并成一个算式,而且使学生了解了其运算顺序,为后面混合运算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思考]
  对计算教学来说,仅把计算教学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的思想方法,显得更为重要,这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从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一份报告中所提出的:“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那么,在看似平淡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如何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找到数学课堂真正的落脚点?下面,就谈谈笔者个人的观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促使学生有效思考
  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它可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每位学生的学习起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同班级、不同地区的学生,学习起点也不尽相同。上例中两位教师都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但A教师主观成分多一些,还未真正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入手。纵观教材,从逻辑起点来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格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从现实起点看,作为二年级学生能用分步的方法解决问题,个别学生也能列出“3×4+6”的算式,而对于列出“6+3×4”,学生似乎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存有一定的难度,在A教师的课堂上,这个算式直接由教师给出,有种强加给学生的感觉,学生只知还可以这样列,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列。B教师从学生对一步计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以这为切入点,通过分步的合并而得到“6+3×4”,让学生明白其综合算式的由来,优化重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正如教育家斐斯泰洛齐曾说的:“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

[1] [2]  下一页


希望在对比中思考(计算教学)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哦,记得收藏本站。
联系方式 | 收藏本站| 教学文章 | 试题课件下载 | 范文中心 | 作文网 | 在线阅读 | 名言语录 | 网站地图 | 热门专题
Copyright (C) jiaoxue5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学美术课件,ppt课件免费下载,主题班会课件,说课课件,课件素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